4.第四章 立在山头,视野开阔

文 / 月下翠竹心幽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网 &lt;a href=&quot;<a href="http://www..com&quot;" target="_blank">http://www..com&quot;</a> target=&quot;_blank&quot;&gt;www..com&lt;/a&gt;)[第2章第一部《逆境拼搏》]

    第4节第四章 立在山头,视野开阔

    两、三天来,那些死鱼的惨状塞满郁锋涛整个脑袋,虽然没有鱼塘被洪水冲垮时痛不欲生、欲哭不能的心情,但是郁锋涛内心里头更多的是同仇敌忾、义愤填膺,燃烧着一团复仇烈火,甚至差些要按捺不住拿刀去跟徐水龙这个无赖拼命。来/书/书/网 www.laī.cōm郁锋涛暗暗发誓,他不会让他的鱼就这样白白惨遭毒手。

    一个星期后,郁锋涛愤恨的心情才渐渐平静下来。

    平静之后,郁锋涛开始苦苦思索自己今后的路该这样走?养鸡,他不会再养了;养鱼,这更是不可能。

    遭到两次天灾,一次人祸,郁锋涛从心里到思想更成熟,他现在所想干的每项事业,必须把天灾、人祸统统考虑进去,否则,仍然要重蹈覆辙。这样一个家徒四壁家庭,他又能经得住几回这样失败呢?

    ——思前想后,脑汁都绞干了,郁锋涛仍旧想不出一条挣钱的好路子。郁锋涛非常茫然,再次看不到前方的路,恨自己窝囊,实在是窝囊透顶,愧对父母亲白白送他读了这么多年书。要是他不读书,跟别人家孩子一样扎起裤脚,扛着锄头下地种田,把钱留下给父亲治病,他父亲肯定不会死……

    直到有一天,彭淑娟好不忧心地对儿子说:“儿子,你一天到晚老是闷在屋,没病会闷出病。出去随便到哪里走走吧。我们毕竟是欠了一屁股债的家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叫我们家摆脱困境。”

    ——出去走走?到哪里去?

    一脚踏出家门,他郁锋涛便要面对一张张恶心的臭面孔,一双双嘲笑的眼睛,除此之外,只有游山玩水了。可这游山玩水是城里人的事呀,一个乡野之人一天到晚面对的是山山水水,有啥好玩有啥好游?

    对,就让自己当一回城里人喽。

    心头一声说到这里,郁锋涛还真是有了游山玩水的雅兴,步出了屋里,朝村外走去。

    脑子在想着沉重心事,毫无目的走着走着,郁锋涛已经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座叫西松的小山上。

    天地间的事,说怪不怪,有时却是怪的出奇。

    一个山野之人,天天面对山山水水,不觉得有啥稀奇,可是这逆境中之人一立山顶上,任凭微风吹拂,新鲜空气沁人肺腑,爽,实在是爽;放眼眺望,登时感觉到视野广阔,心旷神怡,惬意,实在是惬意。

    堵在心头一团东西,一下子被割除啦,郁锋涛收回视线,瞅着漫山遍野嫩嫩的小草,犹如是钢针扎痛他的心,一下子想到了牛。

    一想到牛,马上勾起郁锋涛对那四牛户的仇恨,仇恨他们的势利眼,仇恨他们没心没肺欺负落难之人。仇恨同时,郁锋涛脑海里闪出这么一个念头:这么好的草,我为什么不养牛,跟那四家狗杂种竞争,成为一个养牛专业户,让全村人都租我的牛犁田,气死他们,看看他们还能刁难得了我!

    然而一杯茶光景过后,当奔腾血液平缓下来,郁锋涛发热的头脑随之冷静。仔细一想,郁锋涛放弃这个念头。他觉得,如果养牛,岂不成了一只跟屁虫,不但遭到那四户人仇恨,而且显得他——郁锋涛太无能。为什么他不能养别的呢?养羊不是挺好的吗?对!养羊。心底里头说到这里,郁锋涛双眼一亮,不由自主自信地颔了颔首。

    头两次的失败,已经把郁锋涛头脑里先前的盲目、莽撞洗去,人成熟了。

    在山顶一块石头上坐下,郁锋涛冷静的好好思考养羊到底行不行?导致养羊失败的各种因素,能够想到的,郁锋涛全想到了。来/书/书/网 www.laī.cōm思前想后,郁锋涛仍然觉得养羊最保险,而且本资最小。对他这样一个穷光蛋来说,本资小是首选。只要是本资小,又保险,他别的就不再去考虑它了。他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此事跟母亲说了。眼下这种困境下,他就是一个刚学走路的婴儿,离了母亲相扶,不要说是走,他连站都站不起来。

    一脚踏进自家屋里,郁锋涛把心事对母亲说了。

    听儿子这么一说,彭淑娟满是皱纹的额头一下舒展,一颗衰竭的心却是突然怦怦怦剧烈跳动,热血奔腾,怀里揣着一只小鹿似的,心头那团高兴、振奋和激动,线穿豆腐——甭提啦。

    陷进困境,又遭到天灾人祸,失去父亲的儿子却是一次次爬起,坚强挺立,叫彭淑娟信心倍增,感受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的懒惰,怕苦怕累;墨守成规,不思创新;鼠目寸光,胸无大志。

    如果换成别的妇女,在儿子一连遭到两次失败,村里风凉话四起,定然是羞得无脸踏出家门,可彭淑娟对此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感到相当自豪,因为那不是她儿子无能,只是他们家人不逢时,躲不过天灾人祸。她儿子能够在失败面前不倒下,仍然一身干劲十足,想别的招儿,说明她儿子是一个勤劳苦干,视野广阔,胸怀凌云壮志之人,村里没有哪个人儿子能比得上。

    因要买小羊崽,彭淑娟又要踏上回娘家路上,心头不免又涌上几分羞愧。不过,她这一回心情大不同,至少呢,心头原有羞愧减掉了三分。以前回娘家时,她是囊中羞涩,双手空空,是厚着脸皮,硬着头皮,迈开的双腿像是千斤重的脚缭铐着。没办法啊,人穷志短!特别是她那个三嫂杨梅玉,一见到她,像是碰上一堆狗屎一样,一张臭面孔拉得比马脸还要长三寸,更叫人咽不下的是用恶毒的话挖苦她,奚落她,羞辱她。

    这一回,回娘家,彭淑娟不再是空手了,肩上扛着都在四、五斤重以上的三只大公鸡,在当时可是空前一份大礼物。像杨梅玉这种人,还会把她彭淑娟这个小姑子当狗屎看待?

    到平电时,才九点多钟。

    步履轻快地走进大哥彭文武家,彭淑娟禁不住心头狂喜,呼叫了起来:“大哥!大嫂!”

    彭文武是村里小学老师,这个时候正在给学生们上课。他老婆祝茹莲在厨房忙乎,一听到彭淑娟声音,赶忙放下手上活儿,迎了出去。平日里对老公把已嫁出去,且生儿育女的妹妹当作宝贝一样相待,偶尔有怨言,可是此时老公不在,祝茹莲倒是把小姑当作了亲妹妹一样相待。

    走到厅堂,彭淑娟把肩膀上的鸡放下。

    一看到鸡笼里肥肥的大公鸡,祝茹莲大吃一惊,舌头僵硬,一时间愣是说不出话。

    待缓过神时,祝茹莲晶莹泪花已经挂在眼角,像是做了一件亏心事,脸红的不敢正眼去看彭淑娟。直到彭淑娟从鸡笼里抓出一只公鸡,笑嘻嘻的送到她跟前,欣喜道:“大嫂,你把这只公鸡给三嫂家送去吧。我给二嫂送一只去。”“好,好,好。”祝茹莲喜不自禁,慌忙接过彭淑娟递过去公鸡。祝茹莲晓得杨梅玉这个妇女为人,明白彭淑娟不愿亲自把公鸡送过去原因。

    从二哥彭文勇家回去后,彭淑娟仍未见大哥放学回家。可这心头有事,等人等不到,急煞死啦,彭淑娟心头像是千千万万只蚂蚁在叮着。她望眼欲穿地盼啊盼,盼大哥早点回家帮她去买小羊崽,她早一天抱上金元宝,在村里人面前直起腰杆挺起胸膛,堵住那些乌鸦嘴,八哥嘴……

    无奈之下,彭淑娟只得耐着性子等着,边和在做饭的祝茹莲聊天。

    不知什么时候,大门外传来一个妇女大嚷声,不知情的人还误以为哪只母鸡被人猛踢一脚: “淑娟。淑娟。淑娟呐——”

    不必出去看,彭淑娟心头固然晓得那个人是谁。祝茹莲玩世不恭笑呵呵的,朝彭淑娟挤挤眼。彭淑娟只是苦苦的一笑。站起来,彭淑娟朝外走去。走到厅堂时,叫嚷的人刚晃到大门口,彭淑娟就笑嘻嘻地叫了一声:“三嫂——”

    ——此人正是杨梅玉。

    杨梅玉长得矮墩墩的,像一个南瓜,走路时,叫人左看右看,就是一只鸭子在走。

    一瞟见彭淑娟,杨梅玉笑笑咧咧,很是亲热地叫嚷道:“淑娟,你回来了,咋不先到我家。我和你三哥那可是天天在想你,念叨你呗。”

    在厨房里听到杨梅玉恶心的话,祝茹莲喷饭大笑。

    没说话,彭淑娟只是笑嘻嘻的,心底里头则苦笑一声,说,三嫂啊,我一来是不敢到你家,二来是没脸进你家门呀。三哥天天想我,这我相信,你天天想我,我这穷小姑可没有这么大福气哟!要不是大嫂和二嫂的话,我这个做小姑姑的是有娘家不敢回啊。

    一近彭淑娟身边,杨梅玉三分假情,七分假意伸手去扯她:“走,走,走,去你三哥家吃饭。”

    这时,祝茹莲从厨房赶了出来,没好气地说道:“梅玉,你扯什么扯。我饭都做去了。”祝茹莲话说的硬梆梆,她历来跟杨梅玉合不来,尤其是觉得杨梅玉以往如此没人情味对待彭淑娟,实在是太过份,说到底,彭淑娟多多少少毕竟还是她们小姑,谁家没有日子紧的时候。——这个时候,祝茹莲是恨不得当着彭淑娟的面,多挖苦、奚落杨梅玉几句,替小姑出口气!

    嗅到火药味的彭淑娟,她晓得三嫂的人,担心她们两个吵起来,于是忙打圆道:“不用了,三嫂。我等大哥有些事,还急得赶回去呢。”

    “既然这样,那就算哟。”“淑娟,万一没回去,晚上一定到你三哥家吃饭。”杨梅玉顺水推舟。要是彭淑娟真要到她家吃饭,她不后悔的心都长青苔才怪哩。否则,杨梅玉不会到这个时候才假惺惺前去叫彭淑娟到她家吃饭。

    就在这个时候,彭文武回家啦。

    一瞅见大哥,彭淑娟心头莫名其妙马上踏实下来,就像是干涸田里的禾苗,突然间遇到一阵大雷雨。等不及大哥把课本和学生作业簿放下,竹筒倒豆子一样,彭淑娟把憋在肚子里的事儿哗啦哗啦地统统倒了出来。

    话一落下,彭淑娟一对充满求助眼睛睁得大大的,一个劲头笑眯眯注视大哥,那眼光迫不及待。她这是没办法,穷日子逼得呀。虽然嘴上劝儿子说,穷日子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富裕起来,但是彭淑娟心底里头是盼星星盼月亮,恨不得一夜之间暴富啦。然而,苍天对她太残忍了,每一次在她愿望即将要实现当儿,灾难又无情降落到她头上。

    显然与妹妹彭淑娟心情不同,先前老婆悄悄对他耳语了一阵,说是妹妹这一趟回娘家,那可不是空手哟,是带着三只大公鸡呢,彭文武心头早已乐坏了。这会儿,一听妹妹的话,彭文武额头中间皱纹一舒展,笑逐颜开,眼睛眯成一条线,那心底里头是刚刚被一坛蜂蜜滋润过一样。

    彭文武看出苦难妹妹离出头日子已经不远啦!审视着比他还要苍老三分的妹妹,彭文武心里底头感叹一声,暗暗地说道,我苦难的阿妹啊,你黑暗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光明的曙光开始露出了啊!我这当大哥的可是去了一大块心病呐!

    哪晓得大哥此时此刻喜悦心情,见大哥大半天不做声,彭淑娟心头误解了大哥,焦急地暗暗说道,大哥,这是最后一回了,真的是最后一回了。行,还是不不行?您好歹说句话呀!心头说到这里时,彭淑娟心不由衷得眉头一蹙,深深唉叹一声,红着脸,说:“唉,苍天不睁眼呀!原本巴望着儿子有出息,可是,这,这,这躲过了一灾,一灾又砸。”“大哥,我这是没路可走了。闹荒人,没一个可以依靠的。我只得厚得脸皮回娘家找你了——”

    说这话的时候,彭淑娟眼角噙着辛酸泪滴。她这是对苍天的痛斥,对闹荒人的仇恨。

    这泪滴像一把尖刀,插在彭文武的心口,他赶忙安慰妹妹:“阿妹,你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我是你大哥,你是我阿妹,你眼下有困难,不找我,找谁呀?”

    话说到这儿,搁住了,真情流露地看着妹妹一阵子,彭文武转了话锋,意味深长地说:“阿妹,天灾人祸,那是命中注定,我们谁都没法躲过。可话说回来了,这是对一个人的磨练。天灾人祸,要是一桩一桩扛过了,鸿运便降临了。”

    停顿一下,彭文武给妹妹讲了村里的一个故事:

    村里有个叫李鹏中的人,是方圆十里出了名养猪专业户,家里富的流油,因此他的三个儿子平日里吃香的喝辣的,不愁吃不愁穿,游手好闲——十足是个纨绔子弟。可是,谁能料到,出了一场意外车祸,李鹏中一命乌烟。结果呢?在李鹏中死后不到一年光景里,他的三个儿子落得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说完这个故事,彭文武一对欣慰目光凝视妹妹,高兴地说:“阿妹,外甥有文化,又吃苦耐劳。天灾人祸,一桩接一桩都扛过来了。依我看呐,一切的苦难眼看即要过去啦!外甥将来一定是个干大事的人。”

    大哥一番话,叫彭淑娟心底里头暖烘烘的,受到极大鼓舞。

    兄妹俩在厅堂里攀谈,正在兴劲头上当儿,祝茹莲在厨房里叫他们俩吃饭了。

    穷日子年代,农村人做客要赶个巧茬。赶上巧茬,逢遇有人杀猪,你才会吃上猪肉,要不然连个肉味嗅都嗅不到。彭淑娟今天没赶上巧茬,当然吃不上猪肉。自从上一回回娘家赶了个巧茬,美美的吃了一顿猪肉后,差不多半年了,彭淑娟再没沾过猪肉的味,这肚子都要生锈了。她自己肚子再怎么生锈,能挺过,最最最叫彭淑娟锥心惭愧的是,她的子女们两年多了,连猪肉汤的味道照样闻不到。——咳,这做母亲的心……

    那一回,家里的鸡死了,堆积如山,彭淑娟本想把它们全腌起来,留着日后慢慢吃,可是儿子说什么也不同意,把它们全埋了。

    吃饭当儿,彭淑娟心里底头还在惦记着小羊崽的事。

    夹着一块鱼,放在妹妹碗里,彭文武一边安慰道:“阿妹,这件事急不来。村里是有四、五户人家养羊。可是人家愿意不愿意把羊崽卖给我们,还不知道。你先回去,待我去找找他们。行的话,我叫你侄儿海疆去告诉你一声。”

    ——这是求别人的事。

    想想,确实是急不来,彭淑娟只好压下迫切心,按大哥说的。彭淑娟晓得大哥在村里人缘非常好,只要大哥肯帮她,事情八九有希望。要是那几户养羊人家,他们有子女是她大哥的学生,那更好。那他们多少看在她大哥是他们子女老师面子上,会把小羊崽卖给她。

    想到这儿,彭淑娟心底里头暗暗地祈祷,祈祷那几户养羊人家不会和闹荒人一样,一定会把小羊崽卖给她。要是这一次能顺利买到小羊崽,正如她大哥所说的——鸿运要降临了。在家里时,她与儿子把养羊发生的一切天灾人祸,能想到的,他们全想到了,想来想去还是养羊最保险。为了防止闹荒人的红眼病,他们决定把羊圈建在屋里头。 ( 脊梁撑起贫瘠山野 http://www.suya.la/65/6521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笔趣阁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suy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