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试探

文 / 鸣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首发&:塔>-读小说

    渭北大战之后的次日,夏育率领安定郡兵北上,羊毅率领度辽营沿渭水北侧东进,而曹昂则统帅剩余主力,屯于渭水北岸,摆出了一副死守的架势。

    此时的曹昂,靠着一条渭水做屏障,对兵力的需求,已经没有那么紧张了。

    而与此同时,对面的羌胡叛军,经过一日多的休整,勉强镇定下来。

    李文侯看着战场的惨状与巨大的伤亡,心中余悸,久久未定。当日汉军打的如此顺利,与李文侯的犹豫不决,指挥失当,不无关系。

    甚至堪称决定性因素。

    不提之前没有及时对渭北大营布防,也不提没有预料到汉军对渭北大营的强攻,李文侯犯得最大的错误,便是战斗开始以后,又畏于汉军实力,没能及时渡河支援,最终丧失战机,以至渭北大营丢失,冀城之围遂解。

    战后李文侯惊恐万分,唯恐汉军主力挟大胜之威,向其发动攻击。其麾下不少将领,甚至建议李文侯放弃冀县,撤兵西返。

    昨日一战,那铺天盖地的架势,着实把一众羌胡叛军给吓怕了。

    李文侯也动了心思,但又着实有些不甘。他可是整整打了冀县四个多月,花费了无数心思,死伤无数,眼瞅着就要破城了。

    胡人多不舍命,可更不愿舍财。

    口口五六37四三陆七伍

    就在李文侯犹豫不定之时,其麾下心腹劝道,若撤离冀县,则只能返回金城,那意味着在与北宫伯玉的争斗中,彻底落入下风。

    士气可鼓不可泄,这一退,便是一溃千里,再无翻身的可能。

    不仅其部众多会转投北宫伯玉,便是李文侯本人,若是不低伏作小,怕是也难以幸免。

    李文侯与北宫伯玉争斗多时,当然不愿意臣服于北宫伯玉,所以非是山穷水尽,只得咬着牙留了下来。

    李文侯下定继续再战的决心,不过他自度不敌汉军,乃下令分散于汉阳郡各地的部队,全部前来冀县救援,包括位于上邽的李参部。

    一场更大规模的决战正在酝酿之中。

    大战滩,准备涉水过河。而其余主力,在营中等待。

    汉军这边,曹昂以防为主,为了避免叛军偷渡,便在渭水北岸布置了大批斥候,因此李文侯部一出击,便为汉军斥候发现。

    听说叛军出动,曹昂亦是皱起了眉头。

    李文侯的动向有些不对劲。

    曹昂虽不知道李文侯目的如何,但为了阻止对方下一步行动,也只得引兵来战。

    很快双方在浅滩位置隔水相对。

    曹昂隔着渭水,远远望去,便见对面有一个魁梧大汉,立于马上。曹昂猜测,此人应该是李文侯。

    不得不说,这是个英雄人物。

    李文侯作为羌胡叛乱的两大统帅之一,其实并非是传统羌人,甚至都不是羌人,而是汉化的小月氏人。

    大月氏被匈奴击败后,一些残部流入祁连山中,后来投降大汉,被称为小月氏人。为了以夷制夷,大汉朝廷将小月氏人迁居到湟中。汉章帝时期,护羌校尉邓训以小月氏人为主力,杂以卢水胡等胡人,组建了大名鼎鼎的湟中义从,对付羌人。

    扣扣五六37四三陆七伍

    湟中义从虽以胡人为主,但其实是有正经编制的国家军队,所以这李文侯乃是正儿八经的汉军将领,官居军司马,秩比千石。

    只是随着大汉在西北的影响力越来越弱,这些湟中义从不甘再为大汉驱使。羌乱之后,以李文侯为首的湟中义从竟然倒戈,与叛乱的羌军合流,这才会导致这场羌乱如此浩大,难以遏制。

    所以可以轻视李文侯的忠诚、气节,鄙夷他的人品,但决不能小看李文侯的能力。

    不过这李文侯是大汉叛将,曹昂也不客气,为了激怒对方,抢夺气势,压制其嚣张气焰,他立刻找了十多个口齿清晰、声音洪亮之人,列于阵前,对李文侯大骂。

    汉军这边,来文绉绉的可以,来泼妇骂街式的亦行,一众污言秽语,直把李文侯气得是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眼看被对方欺辱到家,李文侯不再耽搁,便唤来麾下第一大将滇零,令其叫阵,挫一挫汉军锐气。 ( 汉末圣人 http://www.suya.la/67/6749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笔趣阁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suy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