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5.灵活的战术

文 / 朱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网 &lt;a href=&quot;<a href="http://www..com&quot;" target="_blank">http://www..com&quot;</a> target=&quot;_blank&quot;&gt;www..com&lt;/a&gt;)[第1章第一卷]

    第95节95.灵活的战术

    【95. 灵活的战术】

    闽江展现在人们面前,象是在荡漾着寒意,那是经过了难熬的人间征战之后更加容易让人感受到的。来/书/书/网 www.laī.cōm穿过岸边疏落地耸立着的树木明暗的绿叶,闪烁着冷气四散的光亮,涟漪四溢的江水辉煌地袒露出金闪闪襟怀,群树的绿色仍然让人感到生活是积极向上的。闽江象个舞台上的演员在那销魂荡魄的一刻,让每个观众都用忠实的眼睛死死地盯住光彩夺目的外貌和精彩绝伦的演技。闽江一年四季都在变化着,岸边的树木草丛在变,河道里的礁石在变,水流也在变,……什么都在变化中发展着。

    南坪的形势也同闽江一样什么都在变化着。

    卢兴邦子自从同刘和鼎打仗后,蒋介石又派来中央军第十九路军,第十九路军从上海来到福建后,对地方军第十四师也是另眼看待,当他们从上海来到福建就把卢兴邦子的大部份地盘占领去,到处都被中央军第十九路军压缩下来,他只管南坪,尤希,沙县,大田四县,在这段时间里,卢兴邦子和他的部下,对第十九路军是有着极其深的矛盾,卢兴邦子师对第十九路军比对第五十六师还要恨,因为刘和鼎还没有能力把他的地盘占去,又把原来是属于卢兴邦子师收税,收租的也全部被第十九路军收去。卢兴邦子此时正是敢怒不敢言,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的时期。第十九路军是一个军,而卢兴邦子只有一个师,本想多招收些兵马,可又因经济开支有困难而没有如愿,他们什么办法都用上了,换来的只是。

    “没有办法。”

    “无可奈何。”

    “嘿,这事呀。”

    “糟透了。”

    ……

    一阵阵叹怨声随处可闻。

    特别是卢兴邦子在当时正是新兵众多,需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炼时期,突然间在经济上被第十九路军卡住,真是困难重重,特别在经济上的困难已经处在难以维持部队的日常生活。在当时他部下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都没有发饷钱,部下一个个都叫苦连天,都对第十九路军不满,并纷纷要求同第十九路军决一雌雄,免得寄人篱下生活的那么痛苦。这个问题卢兴邦子曾写信给蒋介石,要求给予解决这个问题。可蒋介石不但不支持卢兴邦子这支地方军第十四师,反而批评卢兴邦子不应该同中央军闹意见,搞过不去的事情。前次同刘和鼎之战,损失整整两个中央军的旅,又失去地方军的两个旅,这种损失是多么大,责任完全又怪在卢兴邦子身上。卢兴邦子得到这种怪罪后心里对蒋介石更加不满。蒋介石对地方军第十四师从来是一不管吃,二不管穿,三不管饷钱。这就给卢兴邦子造成初期反蒋的真正原因,他原来总认为蒋介石对他表示不理不踩的态度并不计较,也不知道他内心到底卖的是什么药,通过这次向他请示这个问题后,就弄清楚蒋介石对他怀得是什么心。卢兴邦子气愤难平,当蒋介石的部下,要遭受到中央军的重重岐视,还要遭到蒋光头的严厉批评,心里十分不服,就想起既将要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来,这个政府是否靠得住呢?不管如何?肖永红这条线一时还不敢断掉,要同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方为上策,如果真正同他们结合在一起,又怕中央军第十九路军岐视他,在这个新政府里也怕是站不住脚,靠肖永红能够帮助地方军第十四师吧?也是很危险。肖永红主要目的是为了同地方军拉好关系,充分地利用中央军和地方军之间的矛盾冲突,蒋介石对问题处理的不公平而来扩大反蒋势力。来/书/书/网 www.laī.cōm再把抗日作为宣传的理论依据,不然,共产党的力量在当时是如此的弱小,如何能够抗日,根本没有力量进行抗日。当然,这种政治主张是很好的,是符合全国人民利益的。所以,卢兴邦子此时想来想去没有一条光明大道可走,也就从内心中同意参加‘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了。

    卢兴邦子经过几天时间的苦思冥想,最后决定派朱仲次奄到夫州去找肖永红,共同筹备成立新政府的事。

    朱仲次奄从跟上卢兴邦子后,就对卢兴邦子很忠诚,而卢兴邦子也对他比较相信,特别在白沙大战失去了那么多的有用之才,最后只剩下这么几个人才,卢兴邦子更加信任于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卢兴邦子想定后,就把卢兴荣子,朱仲次奄,吉树首栋,刘有二圻召集在一起,共同协商如何参加福建新政府的事。

    “我决定派朱仲次奄去夫州进一步同肖永红谈参加新政府的事。”卢兴邦子说。

    “我们一致拥护。”卢兴荣子说。

    “对,坚决拥护。”吉树首栋说。

    “我坚决赞成。”刘有二圻说。

    朱仲次奄也提出一个新的想法:“万一蒋介石大批中央军来攻打时又该怎么办呢?”

    他们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后才决定下来。

    “用脚踩两条船的办法来处理,一方面派朱仲次奄到夫州找肖永红商量成立新政府的事,另一方面,由卢兴邦子亲自到南京去要求蒋介石接见,向他汇报一下中央军和地方军之间的区别,隔阂的产生,发展,变大的过程。并要求对地方军的待遇必须给予适当提高。不要任何问题总是护着中央军,而把地方军不当成人看待。”

    这种决定大家都一致同意。

    家里的一切事交给卢兴荣子掌管,吉树首栋,刘有二圻到师部协助。军事训练由陈五茂高,包七振国,小头目负责。

    朱仲次奄准备一下就到夫州去参加筹备成立‘新政府’的事。

    卢兴邦子就亲赴南京去找蒋介石反映中央军和地方军之间的问题。

    下面先谈朱仲次奄去夫州找肖永红的事。

    朱仲次奄到夫州后很快就找到肖永红。肖永红就建议先到西湖去玩一下。他们就来到西湖,租条船并上船坐定,这条船从出租船的船坞上划出去,船上坐着肖永红和朱仲次奄,他们利用筹备工作的机会,想在这福建的大都市里的西湖里划个痛快。好好地轻松轻松经过几天紧张劳累而造成的神经澎涨,头痛,目眩的困倦之感,那条小船从船坞里划出后,水面上就象一把利剪剪开了水中的天幕。浆划下去水面上立刻现出波纹,水在流动,同时也发出他们的说话声。浆不住地在水面上划着,不时地也有笑声伴随而来,在波纹中又渐渐地消失。岸边树上送出清脆的鸟叫声,几种不同的鸟竟赛似地唱着最美妙的歌曲。一群翠鸟忽地从柳树间飞出,掠过水面往另一片树丛中飞去。它们美丽羽毛带走众人目光。船因为没有遮蓬,阳光把肖永红和朱仲次奄照射的有点难受,他们是多么渴望着温暖的春风能吹散他们身上的暑气。那光明,自由的空气从眼前飘拂而来,让充满丰富生命的草木,还有悦耳的鸟叫声,水声,风声,树叶飘动发出的沙沙声,和人们在欢乐中迸发出的欢声笑语融合起来,凝结成一个极乐世界。岸边的山顶上是榕树的枝叶投过的阴影。阳光被枝叶遮住,明镜似的湖水横在船下,水底现出一个静穆的天,天边装饰着浓密的树影,对岸仿佛全是繁茂的绿树,房屋和假山都隐藏在树叶丛中,有的已同房屋接吻着。一股风吹过树顶,把树上的枝叶吹的华华作响,树枝也把阳光给搅乱了。几只美丽的鸟从树上飞起来,飞了两三匝又飞入繁密的枝叶间隙里。天空中响起嘹亮的哨子声,几只鸽子飞过他们的头上,朱仲次奄高兴地说:“不仅天空,如果我有翅膀,我连天边也要飞去。”

    “对,飞吧飞吧!”肖永红说。

    “鸟很自由。”

    “人象鸟会飞就好。”

    “羡慕鸟会飞。”

    “当然。”

    ……

    他们整整在湖上玩了半天,却被湖面上的各种景色迷住了。

    当他们从游船上走下来时,已是中午时分,这次他们在夫州可不同初次在南坪见面时那样怀有戒心,而是敞开欲言,无所不谈了。一路上就象老朋友久别重逢一样,心情格外开朗,幸福,都为能够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出把力而高兴,当他们到达屏山,住在一栋华丽的大厦里,专等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鼎,和国民党党内的李济深他们的到来,并在一起筹划成立‘新政府’ 的大事。

    会议是在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召开的。

    参会人员有肖永红,朱仲次奄,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鼎,李济深等人。

    会议上一致通过关于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草案。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同‘新政府’ 签订了反蒋抗日协定。

    这个新政府经过长时间的筹备,终于成立起来,政府机构内都在积极地筹备着应如何更有力地反蒋抗日又如何更好地保住新政府的权力,在这期间,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鼎,李济深,肖永红,朱仲次奄都做出积极努力。

    这种反蒋抗日的力量从福建开始,广东广西两省也都纷纷派人来挂钩,串连,取经,基本上反蒋抗日的热潮在一九三三年到翌年一月是高涨的。

    在这种福建,广东,广西都掀起反蒋抗日高潮,正要组织所有力量进行联合讨伐蒋介石,这时福建,广东,广西三省的所有武装力量全都投身到准备出师讨伐蒋介石背信弃义,到处欺人,诈人,骗人的勾当。第十九路军,工农红军和各地的地方军,都积极地投入反蒋倒蒋活动,在人力,物力,军事力量上的筹备之中。这时,以中央军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决定向南京讨伐蒋介石,并且召集各地的武装力量都投入战斗。

    面对这样大好形势,朱仲次奄和肖永红就十分冷静地分析着这种新形势。

    “反蒋的浪潮挺高。”朱仲次奄说。

    “可不,谁叫他不抗日。”肖永红说。

    “只想打内战。”

    “对。”

    “活该。”

    “到时歼灭蒋介石和他的势力,我们的新政府就可以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日。”肖永红说这话时有点激动。

    “那就好了。”朱仲次奄拍着双手。

    “我们再也不要受到反动派的威协!”

    “对。”

    “不过,就怕事情不会象我们想象的那么如愿地发展。”

    “是有危险性。”

    “难讲呀!”

    “当然没那么容易。”

    ……

    肖永红和朱仲次奄边走边说着,他们心里仿佛在欢乐的心情中还隐藏着重重危机,象是一时是怎么也摆脱不出来似的。

    他们沉默一会,开始说了起来。

    “蒋介石尽干中国人打中国人的事,民心不容他,他必败。”肖永红说。

    “对。”朱仲次奄说:“他不该主张打内战。”

    “蒋的方针错了。”

    “对。”

    “他做的十分荒唐,让人民寒心的事做多了。

    “你们共产党的政策对,方针对头。”朱仲次奄说:“只是力量太小。”

    “别看现在力量小。”肖永红说:“只要方针政策对,力量小就会很快变大的,这不用怕。”

    “也对。”

    “我们现在正在发展力量,而且发展的很快。”

    “但愿如此。”

    “等我们力量大了,你投不投我们?”

    “不,不投。”朱仲次奄又说:“这事要看卢师长,我说了不算数。”

    “对。”

    “你们能同蒋介石对抗?”朱仲次奄问。

    “单独时不能。”肖永红说:“我们联合起来就可以。”

    “联合起来当然。”朱仲次奄说:“我是说没有联合起来。”

    “在目前来看是不能,但并不等于今后不能。”

    “蔡廷锴军长这人怎么样?”朱仲次奄问。

    “他呀!响当当的一个汉子。”肖永红说。

    “那么我们全靠他了。”

    “当然他是主要的。”

    “我们也要协助。”

    “对,一排篱笆三根桩,一个人要有三人帮嘛!”肖永红说:“对不对?”

    “对。”

    “要有用的人差不多,没有用的人再多也没有用。”朱仲次奄又说。

    “成语归成语。”肖永红说:“现实归现实嘛!”

    “对。”

    “谁也不敢相信你们师可以把刘和鼎打的那么残败!”肖永红说:“你们也挺厉害,我佩服。”

    “那都是卢师长的功劳。”朱仲次奄说:“全体士兵拼死一搏才获得的成果。”

    “你没功劳?”

    “我有什么功劳?”

    “你太谦虚了。”

    “我是起不了什么作用。”

    “参谋长不起作用还的了?”

    “当时只是秘书长,战后才当上参谋长。”

    “就是吗?”肖永红说:“如果你没有功劳能让你当参谋长兼秘书长?”

    “卢兴荣子还真是个人才。”朱仲次奄说:“打起硬仗来可不含糊。”

    “是有点本事。”

    “只有点本事?”

    “在大战场上只是点小本事。”

    “在小战场上就是大本事?”

    “对。”

    “看起来你还是个经过大仗考验的人?”朱仲次奄问。

    “有经过几次,也算不了什么大仗。”肖永红说。

    “我今后要向你学习,甘当你的学生。”

    “不,我当你的学生。”

    “你当我的学生?”

    “对。”

    “那不把我给压扁了。”朱仲次奄说:“你这么个大人物,还是十分谦虚的。”

    “不是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吗?”

    “对。”

    “所以再厉害的人也要谦虚,不能太骄傲。”

    “有理。”

    ……

    他们说着,慢慢地走着,很快就穿过大街小巷,来到了他们共同住宿的旅馆门口,就走进去休息。

    【内容提要:卢兴邦子等人谈着形势变化自己师该怎么办,想到参加新政府和投靠蒋介石同时进行,朱仲次奄到夫州找到肖永红后并一起去游西湖,他们说着成立新政府反蒋抗日的事,又说到蔡廷锴第十九路军和其他事。】 ( 游民无产者 http://www.suya.la/65/6522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笔趣阁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suy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