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第三十八章 过沟

文 / 寺角索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网 &lt;a href=&quot;<a href="http://www..com&quot;" target="_blank">http://www..com&quot;</a> target=&quot;_blank&quot;&gt;www..com&lt;/a&gt;)[第1章正文]

    第39节第三十八章 过沟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三队的社员们开始准备分柿子了。来/书/书/网 www.laī.cōm这是让人们最高兴最提神的事。人们忘掉了劳累,重新抖擞精神,忙活着把柿子过了秤,按人口把各户应分的柿子秤了出来,一堆一堆地堆放在地里。每堆柿子上面压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主户主的名字。一直到太阳落了山,柿子才分完。

    各户分得的柿子储存到冬天最冷的时候就可以到外地去卖掉。柿子树很适合这里的土壤和气候,平时基本不用人们去管理,可以说是属于‘靠天收’的。虽然柿子的价格很便宜,一毛多钱一斤,但因为这里遍地都是柿子树,所以各家各户总能分得千把斤的杭子,全部卖完后能卖一、二百元,算是全家人一年中很大的一项收入了。不过卖柿子要持有大队开的介绍信——即所谓自产证,以证明所卖的柿子是自产的,而非贩来的。即使这样有些人到外县去卖柿子时还是会被查扣没收,因为是否没收你的柿子,那就要看那些管工商和税务的人们是否高兴了。

    宋玉萍把分得的柿子先装了两筐,刘铁柱和春生两人把两筐柿子抬到了春生的车上,然后用绳子捆好。这时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春生扶住柿子筐晃动了几下,见捆得很结实,便架起车准备推走。因为上大路之前要过一条沟,所要需要有人帮着扶车。宋玉萍刚要起身去帮春生扶车时,见文惠帮文静扶着车走了过来,于是对春生说:“正好,你跟文静她们姐两个一起走吧,上下坡时让你们互相帮一下,我就不去送你了,趁着天还没黑赶紧把剩下的柿子装完。”

    文静停下来说:“婶子你就不用管了,我们三个上下坡时轮换着扶一下就行了。”

    文惠只是冲宋玉萍笑了笑,没吱声,等文静说完后,低头看着脚下的小路帮文静扶住车走了。

    春生也推起车跟在文静身后朝大路的方向走去。

    文静推着车走到沟沿上时,春生在后面喊道:“文静姐,你把车放下吧,我来推。”说完把自己的车放下走到文静的车前,抓住车把先把推车架起来,文静和文惠两个一边一个,帮春生扶住车过了沟。上了坡后,文惠也不等春生和文静,转身就往回走。春生把车放稳后,才和文静两人转身往回走。春生的车是家里的那个破旧的推车,两条车腿早已松动了,当文惠正走到半坡上时发现春生的车已经向一边倾斜了,马上就要倒下去,所以急忙快跑了几步往推车前奔过去,刚到车前时车就倒了下去,文惠急忙用肩头扛住了车上面的柿子筐,硬是用单薄的身体把倒了一半的推车扛住了。来/书/书/网 www.laī.cōm春生也急忙跑过来把车扶正,文惠这才直起身来,用手捂住了肩头。春生看着文惠问: “是不是把肩膀挂破了?”

    文惠看了春生一眼,一只手捂住肩头另一只手扶住春生的推车说了句:“没事儿,走吧。”

    自从割麦子时有人跟王玉林开玩笑,说让他把文惠嫁给春生后,春生跟文惠两个人见面时旁边没人还好,如果旁边有人,哪怕是文静在,两个也会觉得不好意思。这些文静是知道的,所以经常故意拿他们两个开玩笑。这会儿看着文惠和春生不自然的样子,文静笑着说:“哟!春生,你看为了你这两筐柿子把文惠的衣服都挂破了,你可得赔文惠一件新衣服啊。”

    文惠知道文静又想拿她和春生来打趣,就把头扭向一边,不做理会。

    春生本想放下车去看看文惠肩头的伤,但当着文静的面又觉得不好意思,于是说:“咳!不就是一件衣裳吗,大不了再买一件呗,只要别把人砸坏了就行。为这两筐柿子要是把人伤了多不值啊,这两筐柿子也有一百多斤呢,就她那么瘦还非得拼命似的去扛,万一扛不住被砸在下面还不把人砸坏了,你说她傻不傻呀?”

    “哎,春生,我可是早跟你说过,不许你再说文惠傻,你怎么不长记性啊,文惠是怕你家的柿子摔烂了才拚命去扛住的,你可倒好,不说几句好话,还说人家傻,你要再敢这么说话,文惠舍不得修理你,我可舍得啊。”

    春生被文静这么一说,也有点不好意思了,挠了挠头皮,然后推起车在文静文惠姐两个的帮扶下过了沟。

    刘铁柱把最后两筐半柿子装上车,用绳子捆好后,便推起车往回走。宋玉萍手里拿着挠钩和布包,肩上背着捡的一筐树枝跟在后面。到沟沿的时候,刘铁柱停在了斜坡上边等着宋玉萍来帮他扶车,宋玉萍却自顾自地从刘铁柱身边走了过去,对铁柱视而不见。刘铁柱停在沟沿上瞪着两眼便嚷嚷起来:“咳!我说,你没看见这里是坡路啊?只顾自己走也不帮我来扶车。”

    “你不是能耐吗?还用得着别人帮忙吗?”

    一句话把刘铁柱气得干瞪眼没话说。

    宋玉萍把肩上的筐重重地扔在地上,回头帮刘铁柱扶着推车过了沟,然后背起筐就往前走。刘铁柱推着车边走边说:“嘿,这老娘们还真是,越老还越长脾气了,怎么了你?说你两句还说不得了?”

    “我敢不让你说吗?你多大本事呀,能干,摘柿子摘得也快,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打架。你这么大本事还用得着别人帮你扶车呀?”

    “嘿这老娘们儿真是,你摔了柿子说你两句都不行了?打架怎么了?金水跟人打架,我能不管吗?”

    “谁说不让你管了?你过去把他们拉开,别让金水吃亏就得了,干吗非要跟人动手打架呀?”

    “你又没看见你怎么知道金水没吃亏呀?金水的头都让人打了,血流了一脸,你没看见就别乱说话。”

    “还流血了?流血也是活该,儿子都那么大了,还爱出头管闲事。你们这帮狐朋狗友都是一路货,什么事都想管,你管得了吗?你以为你是谁呀?有当官的呢,轮得着你们管吗?”

    “当官的要是管就好了,你没见咱们队跟南岗村挨着的那块地吗?每年整地时他们都要把土埂往这边欺一些,队长管过吗?当官的当然不怕了,只要能得到好处,整块地他都敢送给人家。社员们可是要指着这些地吃饭的,要是老没人管早晚那地就让人欺完了。”

    “行行行,你有本事,你管吧。你管得了吗?管来管去那地还不是让人给欺了?”

    “嘿,我说你这娘们越说越来劲,我还连你也管不了了呢,你等着,今天晚上好好收拾收拾你。”

    “你个不要脸的,越老越没正经。”宋玉萍边说边向四下看了看。

    “看什么看,不用看,旁边没人,有人也不怕,咱们老夫老妻的谁也管不着。再说我也不老啊,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我这可正是如虎的年纪。”

    “去你的吧!”

    黑黑蛋放学比春铃早,回家后见家里没人,就先做好了晚饭,然后拿出弹弓跟白蛋两人去后面的树林里“练功”了。

    一家人吃过晚饭后,刘铁柱对黑蛋说:“黑蛋,你去你金水大大家去一下,看看他那伤口怎么样了?严不严重?我今天累了,想早点休息,就不出去串门了。”

    黑蛋吱吱唔唔地说:“我…不去,让我哥去吧。”

    “你哥干了一天的活,累了。”

    “那让春铃去吧,她放学后什么都没干,饭都是我做的。”

    “春铃一个女孩子晚上不能到处乱跑。”

    “那我也不想去。”

    “怎么了?为什么不去呀?”

    “不为什么?我…那个…还要写作业呢。”

    “胡说八道,是因为小燕告了你一状吧?你也就不去找二虎玩了是吧?对了,过几天到了星期天的时候,该去你姑家去‘追节’了,你要是今天不去小燕家,那等追节的时候你也别跟着去了。”

    “那我去还不行吗?”

    “这还差不多,那行了,你去吧,现在就去。”

    黑蛋无可奈何地出了家门叫上了白蛋两人一起去了牛金水家。

    刘铁柱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哥哥是老大叫铁梁,姐姐是老二叫玉英。本来刘铁柱的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但都是在未满周岁就夭折了。刘铁柱的姐姐嫁到了离庙前村十几里外的左家沟,虽然相隔的并不是很远,但交通不是很方便,连自行车也没有,加上平时都各自忙着挣工分,所以没事的时候是很少走动的。一年的时间里也就是‘追节’时刘铁柱和铁梁两家人去玉英那里一次,正月里拜年时玉英回家来一次。所谓‘追节’是这里的习俗,娘家人在重阳节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要蒸上二十四个碗口大的馒头,去看望已经嫁出去的姑娘,这就叫追节。嫁出去的姑娘要在大年初一过后,带上同样数量的馒头回娘家看望父母和哥哥弟弟——即拜年。

    乡下孩子们都喜欢去串亲,因为去串亲可以让他们大开眼界。从出生起,户口本上就注明了他们合法的居住范围是被圈定在一个小村子里,平时又被父母经常告诫不准乱跑,所能见到的只有村里这些人和事。祖国大好河山有多么壮美,幅原有多么辽阔,也只是从课本上看到的。那些抽象的描写,只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要想身临其境,领略外面的风光,那是很难有机会的。因此去串亲是了解外面的世界的重途径,去串亲回来后,把所见所闻跟小朋友们添油加醋地炫耀一番,看着小朋友们羡慕的眼神,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除去这些,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串亲时可以好好的吃上一顿,因为乡下人总是要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客人的。

    刘铁柱也是从小时候过来的,他了解小孩子们的想法,所以,用串亲来要挟黑蛋,那黑蛋只能就范了。 ( 庙前村旧事 http://www.suya.la/65/6522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笔趣阁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suya.la